中国内镜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医院内镜自助报到报告打印系统设计

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我院现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之一,门诊量及住院患者数量居国内专科医院前列,但我院在市中心占地面积非常有限,内镜科候诊区只够容纳几十人候诊,就诊高峰期甚至多达上百人,患者及家属大量聚集于服务台前咨询、领取报告,空间狭小拥挤,患者多次排队非医疗等待时间过长[1],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自助报到、报告自助打印系统优化就医流程非常迫切。信息科、内镜科通过多次走访调研,梳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现有流程,形成最终解决方案。流程优化后,患者依预约时间前来就诊,并在自助机上进行报到,检查完毕后就近在自助机上领取检查报告,可以有效地减少2 次人工服务台排队,减少了患者奔波,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院人力成本[2]。本文主要就我院传统检查流程及存在的问题、系统改造后的流程以及主要功能进行进行介绍。

1 传统检查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1.1 内镜科检查流程 在传统内镜检查过程中,医生开具检查申请单并预约检查时间(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流程略有不同,这里以门诊患者为例)后患者前来就诊。常规流程为:医生开检查单并预约时间→检查当日,患者排队人工取号→叫号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待护士测量血压、领取药品等→等待检查→领取收费单→收费处交费→重返内镜科领取报告(图1),一次检查至少排队6 次。

图1 内镜科原就诊流程注:虚线部分为服务台人工干预信息

1.2 存在的问题 ①患者提早排队候诊,等待时间长,满意度差:就诊当天,患者到达人工服务台报到,遵循先到先检原则,部分患者7 点前就在检查室门口排队等候,因内镜室候诊区空间不足,患者以及家属在狭小的空间排队候诊,人流量积压,另因胃镜肠镜检查需提前1 d 禁食禁水,晚期肿瘤患者忍受病痛,就诊体验差。②一次检查多次往返,就诊流程复杂:患者经过人工报到、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划价单、补交费用、领取检查报告单等复杂流程,多次排队,且人流量大,护士需要人工判断患者交费情况,手工查找划价单、检查报告等,患者“非医疗等待”时间过长,多次往返奔波,检查室门口经常人满为患,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患者报到,发放交费单、报告等都需要人工干预,多个就医环节,多个排队队列,检查室门口人声鼎沸,就诊秩序混乱,护士工作压力大,服务台同样涉及办公空间小且患者拥挤的情况,极易造成混乱。

2 系统改造后的流程以及主要功能

2.1 改造后的自助报到功能 经过多次对内镜科需求调研以及业务流程梳理后,目前自助报到功能如下:自助签到模块,包括签到界面设计、读取诊疗卡获取患者信息功能、输入病历号、患者签到并返回签到功能、以及打印排队号纸。内镜检查包括超声胃镜、无痛胃镜、无痛肠镜等多个检查队列,因此自助报到也按照队列进行分组排序,统一检查时间段报到遵循先到先取原则,此外,自助报到功能还包括与内窥镜报告系统、排队叫号系统以及集成平台等多个系统的接口,其功能模块信息见表1。

表1 自助报到功能模块

患者的各个就诊流程产生于不同的信息系统,如医嘱信息存于一体化工作站,收费信息存于HIS系统、预约信息存于集成平台、叫号系统以及短信接口、APP 提醒接口等,其中HIS 收费信息通过Webservice 实时传送到集成平台,自助报到系统通过集成平台与HIS 连通。系统改造中主要有以下数据接口:①与集成平台的接口,获取患者基本信息,预约时间、检查项目、交费信息,预约信息更改、退费等;患者自助报到后,回传报到信息;②与叫号系统接口,叫号系统获取患者报到信息,根据检查项目与预约时间生成待检查队列;③与医院APP 接口,患者实时接诊状态推送到APP,患者实时查看检查队列。

2.2 改造后的自动打印报告功能及系统实现 患者做完内镜检查后,护士会将检查过程使用的药品、耗材和病理活检等进行划价,另外20%患者无需补交费用,患者自助打印报告的前提是系统要识别患者是否存在未交的内镜检查费用。传统流程中护士人工判断是否需补交,系统改造后,HIS 系统设置“划价完成”及“不交费用”按钮,护士划价后点击“划价完成”,无需划价则点击“不交费用”,系统判断划价完成且无未交检查费用的患者,或不需交费用的患者为无欠费患者,只有这部分患者方可打印报告。患者划价收费信息与检查报告分别在HIS 系统、内镜系统产生,信息科经过与HIS 厂商、内镜系统、自助报告系统、内镜科医生、护士多方探讨与分析,改造流程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