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教育模式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中的应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术前宣教是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其重点是向患者和家属说明并让患者理解手术的目的、术前呼吸道和消化道准备方式、术前及术中注意事项、并发症等,目的在于加强医护患沟通,让患者更好配合医疗护理过程[1-2]。
以往常规术前宣教时间和方式是仅患者入院后由护士口头为患者讲解,但由于护士间宣教知识和水平有差距,单纯讲解也不够形象,患者不能完全有效地理解宣教内容[3-4]。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近年来成为国内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其优点是能安全的将较大的病灶完整、大块切除,剥离的病变组织能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病变局部的复发率较低[5],虽然与外科手术相比,它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但仍属于手术范畴,患者可出现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尿储留、焦虑等,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针对患者因健康教育内容掌握不全面,影响术后康复的情况,我科开展了ESD患者院前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时机前移至患者入院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ESD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均行内镜、超声内镜(EUS)检查,确定病灶范围及深度,所有病例均未突破固有肌层;(2)采用内镜下粘膜剥离术;(3)年龄 28~70岁,有沟通、阅读能力;(4)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器官功能障碍; (2)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 (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者) ;(3)精神障碍者。将2017年3~5月30例作为常规住院手术组,其中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8岁;将2018年6~8月30例作为快速康组 (ERAS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2岁。
1.2 干预方法
1.2.1 常规组健康教育组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口头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环境、疾病知识、术前、术后、出院教育。
1.2.2 院前教育组
1.2.2.1 科室制定ESD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出院健康指导。
1.2.2.2 将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健康教育手册,防止医师门诊诊疗室,医师开具住院通知单后,讲解术前准备,发放ESD健康教育手册,供患者在回家待入院期间阅读。
1.2.2.3 入院前一天通过电脑预约系统,确认第二天入院患者,对患发送短信,内容包括:确认患者做好入院检查和准备,告知病区方位,需要携带的用物。
1.2.2.4 入院后责任护士口头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环境、疾病知识、术前、术后、出院教育。
1.3 评价指标 ⑴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⑵出院前患者住院满意度⑶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为88.3%,而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患者住院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91.0%,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3 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 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 6.33%,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 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体会
满意度是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所感受到护理照顾的个人感受[6],是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金标准[7],现在的护理中强调了住院期间的护理和延伸护理,包括家庭回访、电话回访等等,忽略了院前的健康教育,随着预约入院治疗患者的不断增多,对病床的使用率和护士健康教育的及时有效性增加了很大的压力,本科室通过对行ESD患者入院前进行详细的健康教育,让患者有充分的时间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满足患者医疗信息的需求,减轻患者因盲目担心而诱发担忧和恐惧心理,从而提高ESD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住院满意度,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此模式可作为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来推广使用,让大家认识到院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消炎、消肿的作用
国外医学领域曾对高频加热磁场治疗肿瘤的案例进行过报道,这说明磁场能够对人体中的蛋白质和酶类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磁场的存在能够显著增强血浆蛋白的吸收和处理,从而降低局部渗透压,使组织间的水分得到有效重吸收,从而实现消肿目的。另外,磁场也能对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影响,促进炎症的清除,抑制细菌的滋生和游走。